2018/10/30

毕业10年小记

今天是约定好的日子,然而大家依然没有相见。


同学会毕竟还是个让人感到无奈的事,见面后聊的避免不了“在干什么啊?”,“工作怎样啊?”虽然不至于像新年三姑六婆那么直接地问你“有了对象吗?”,“要结婚了吗?”,薪水高吗?” 但难逃聚会后在驾车回家时那淡淡的沮丧,脑里对比着谁比谁混得更好,感叹自己不过如此....

前晚出席J的婚宴。
长大好像是突如其来的事那般,开始掌握到佩戴隐形眼镜的技巧,开始能够驾驭高跟鞋,再不像是丑小鸭穿高跟鞋那样一拐一拐,你知道一双价位高一些的高跟鞋确实能够让你走得自信舒坦一些。虽然还是没有学会化妆,但你开始知道胶原蛋白的重要性,会想要为自己脸蛋儿投资投资。隔壁桌有几个同学带着宝宝出席婚礼,台上主持人也在问新人希望能有多少个小孩。而我只为我宴会后能后顺利驾驶回家感到一点骄傲。


毕业十年,其实更在乎的是这十年里大家过得怎么样?遇到了怎样的难题?跟世界有过怎样的碰撞?这十年有过怎样的学习?相较于十年前,对这世界有没有不一样的看法?有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大人?喜欢现在的自己吗?

最近M不太好,我想告诉她别担心,她一定可以度过这个难关的。我们在一生中都一定会经历某一些巨大的breakdown, 可能在我们还是少年的时候,可能在青年阶段,也可能在中年、老年时我们才经历。越早经历,越早的叛逆我们就越能轻易地击败它。


当初在毕业特刊上写的“光阴飞逝”,我想我们现在才能真的明白呢。




2017/12/28

失序的翻译文

MH,


你有看过The Eternal Sunshine of Spotless Mind 吗?时间在这爱情故事里是混乱、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被抽取出来,不被考量的。却因为时间的缺席你会更为留意时间的存在。


接下来给你的信,时间这元素也是失序混乱的。

这都怪写字的思绪没有办法好好地待到信写完为止,往往开始写得起兴,然后思绪又被打断而停笔。所以你读信时得把时间抽出,今天不是今天,昨天已不是昨天。好比我想告诉你我剪了头发,因为洗发精用得太快,不如一剪烦恼,但现在却都又长了,又或许当你读着信的时候又已经剪短。就是这样,全都是过去式的,我没有办法告诉你我的当下,就有如我没有办法知道你的当下。

欠你的信一年了,那时候收到你的信刚好是中秋,而中秋又快要来了(又或许已经走了),时间飞快的流逝。我忙得没有时间为你好好写一封信,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这多数是工作的事、塞车车坏车祸的事、生病的事,剩余的时间只能让身体休息脑袋完全放空。

差一些些就命结于那场车祸,在路口与巨型卡车相撞。(父亲那时也是这样的相撞)每一个人都如此脆弱,可以被一抹便消失的全无踪迹。压力与糟糕的生活让自杀的念头在脑中冒出...可当死亡就在面前时方才知道害怕。

之前向你说的,我已经从他乡回家了。现在在以前念书的学院任教,那是见非常挑战的事,我无法自信地去面对,总觉得在知识与技术上都还有不足,何德何能站在今天的位置施教?当然脑中还有那个"Those who can, do. Those who can't, teach."的迷思。

但目前来说我是开心的,能够教新闻摄影这堂课(如果那是单纯的摄影课会更棒)。马来西亚的摄影发展是非常落后的,较早前摄影节出现的作品还是旅游照片,街头摄影照,或是构图很美技巧很高的照片。这些照片绝对不会出现在你们的美术馆里。没有人在乎照片的内容,没有人去提问照片的意义。我想我可以重新教育他们,至少我的学生,关于什么是摄影?这个我那么喜欢的媒介。

有一天在备课时,我尝试回想当初是因为什么我爱上这媒介的。我似乎不想承认那可能是因为你(我只是说‘可能’)。我记得我们曾经带着相机一起去旅行,我们拍市镇的结构、拍囤积的烟蒂、拍一扇扇有故事的窗户。你那时因为错过了magic hour而发我的脾气、我们窜进美术馆里,视线汇集在同一张照片上、看最大的古董相机、看最小的minox、你为我一一介绍每一个我应该知道的摄影师、近乎帮我发觉自己的拍摄风格。离开你以后,相机依旧在我身旁,我依旧透过它来观看这个世界。

你问我如果有一架时光机,让我们回到过去重新选择,我们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我想那不是时间流动的问题,那是因为我们都没有尽力,即使现在也一样。所以时光机并不能帮上什么忙,记得吗?是你告诉我要活在当下的。


原谅我这失序的信涵,希望生活待你尚好。



J.




2017/02/28

自杀与任航的离开

那天在摄影朋友脸书群里看到任航逝世的消息。




新年聚会时才和朋友还谈起他来,其实很早之前就看过他的作品,惊讶这样放荡受争议的作品竟然出自中国人,或者说是较为保守的华人。虽然也不是东方唯一用裸体作为题材的摄影师,前面还有荒木经惟等。但也许和他的年龄较为相近,属于他所代表的这个群体,所以会被他作品的触动。虽然如此却一直没有将他的名字记起,这一次记下了,才时隔没一个月,就捎来他自杀的消息。




任航、海明威、梵谷、顾城、三毛......他们都在最璀璨的年华结束自己的生命。就算不是最璀璨,至少他们用主权选择自己结束生命的方式、时间与情境。人们记下的是他们最好看的脸孔,最美的故事。很肤浅地认为自杀的人都不珍惜生命,不懂得人生吗?我想别于儿戏的自杀,这些人心中的爱是多于世人的,对生死也应该有过很深的思考;相反地只是世间容不下他们的爱,只是过于矫情。死亡也许是他们对美、对隽永的追求。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but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 sight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but i could'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美”似乎就是属于悲情的,这就是为什么幸福快乐的故事结局很难真的达到美的意境。而爱也是,love will always tear us apart.

和最近的胃口一样,这些日子实在读不下书,尝试读了好几本,就连平时最喜欢的村上春树、卡缪,也没有让我读书的“胃口”打开。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我读起了一本在书局大概会被归纳在Self Help或宗教书架上的书,话说我是从来都看不下这类没有故事性的书,现在却竟成了枕边书,而最近刚好也读到死亡的课题。

那个恐惧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时间的恐惧。如果你深入去看它,你将会发现哪个恐惧是对没有活过的恐惧——你没有好好去生活。

自杀对我而言虽然有某程度上的吸引,但在那之前生命必须全然地活过。不久前的生病入院大概是我第一次如此靠近死亡,“你不要掉以轻心,这可是会死人的。” 医生一直提醒。高烧的那几天脑袋一直回旋着The Marmalade的Reflections Of My Life,我试着回想自己的一生,但似乎只是空白。所以我对时间的流逝如此焦虑,也无非因为自己没有很深很深地活过,生命历程贫瘠。


如果你真切地活过你对死亡是无惧的。
我想我们不必惋惜他们的离开,而应该对他们灵魂的自由欢呼,对他们留下的精神赞颂。
然后像他们一样很深地爱   很深地活......







2016/12/31

Note to self 2017



从23岁生日时着急的哭泣,到25岁的坦然接受,站在行驶中的开蓬车上和亲爱的她们一起欢呼着所剩无几的热血青春。
这一年跨过去就是26了。

身体与生理都有老化迹象,好比开始喜欢吃金腿月饼、开始接受木瓜与南瓜、开始打太极、那个没有小黄灯不敢睡觉的小孩现在竟然会因为窗外的街灯照进来的微光而感到刺眼不能入眠、哪天照镜子时突然发现眉间的皱纹竟然那么深,回想时小时候曾因为不会皱眉而站在镜子面前扭曲那张稚气的脸。

今年经历很大的转变,颤抖着交上了人生的第一份辞呈,卸下心房在上司面前哭着倾诉即将踏出comfort zone的忧虑。在两个城市,两份工作,两种生活间撕心裂肺做了个选择。把囤积一整个房间的物品搬运回来,把证件归还,把某一部分的心留在那个城市。


What makes you come?
What makes you stay?


这是刚到岛国的人免不了被问的问题。“挣钱吧!”大家无非想。后来再深入地聊,你会发现过来的人更多是因为“情”。一方面当然是理想,但通常会有个傻子因为情而跟着对方而来到这本是荒芜之地。

R因为交往多时的女友来新加坡发展,感情变淡,他辞掉了工作从槟城追了下来,才刚下来女方就提出分手。既然工作也找到了,就留了下来继续发展吧,偶尔跟他吃饭聊到他前女友,还是会看到他嘴角微微向上!还以为他大概需要一点时间疗伤吧,殊不知不久后的情人节就看到他在脸书上和另一个也在这里工作的女生开始交往了。

另一个故事,一开始也是远距离,S与他在台湾念书的男友。热恋期时大概一起分享了毕业后到这里工作的理想,豪情壮志。后来虽然分开了,她也意然领起背包,一个女生搭了火车下来发展。多年之后在街上看到走样的他,暗地里庆幸当时的分手。故事的后来也在小岛遇到属于她的爱情。

这样的故事还真的不胜枚举。


and what makes you go in the end?


其实到如今每每别人问起我回来的理由,我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回想当初也不过因为一个没有说好的约定。但因缘和合,总会有一些人牵引你到某一个地方,再把你交给某一些人,让故事延续。庆幸的是每一个流连过的城市都有遇到可以交心的人儿,有过深深的对话。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信仰自由。不知道自由其实分为两种:孤独的自由;真正心灵的自由。而我长时间处于或追求的都是前者。

你要离家后才知道家是什么。今年圣诞的贺卡中小妹说,不管我身处何处都希望我都能拥有家的感觉。嗯,这些年总是慌乱的拼凑这一份归属感,在离别与相聚间拉扯。而这一次是得真真实实地回来面对。







话说明年的运程不太好,Note to self:
Perception is key to resilience: Do you conceptualize an event as traumatic,
or as a chance to learn and grow?
这个世界这么美好,而你也要勇敢地去深爱。